重庆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14年前的合资在当时轰动业界,被视为民族品牌发展壮大的典范。然而,双方合作于两年前“不欢而散”,曾占据中国可乐市场近八成份额的天府可乐品牌产品无处可寻,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也从明星企业变成特困企业。近日,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着手向百事可乐“索回”品牌,却面临着诸多法律和现实困难。
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,类似的民族品牌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增多,由此引发的争议与纠纷也逐渐增多。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、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“分手”并陷入品牌争夺纠纷,近期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引发巨大争议。法律专家提醒,民族品牌与跨国公司合作应以双赢为目的,民族企业要学习国际规则,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和规避合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,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,不断壮大发展民族品牌。
12年合作终成空 民族品牌渐消亡
上个世纪80年代,天府可乐品牌几乎无人不知。90年代开始,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,以合作或其他方式收购了当时中国八大饮料厂,天府可乐也是其中之一。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说,外资当时享受超国民待遇,如所得税只有15%,而我们却是33%,大部分饮料厂亏损,天府可乐也开始走下坡路,不得不接受外方合作。
1994年,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合资,总金额1800万美元,天府可乐将主体厂房、机器设备、核心技术和骨干人员都纳入合资公司,占股40%,百事可乐占60%。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说明合资目的是“生产天府可乐饮料产品和浓缩液”,并“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”。合资后,由于当时中国对碳酸饮料市场的限制,百事可乐于1995年初向中国轻工总会提出要求生产百事品牌产品,轻工总会文件回复中要求保证天府可乐品牌50%的生产份额。
然而,12年合作过程中,百事公司却逐年减少天府可乐品牌产品的生产,到2005年时已不到0.5%,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天府可乐的产品。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总经理钱黄说,1994年以前,天府可乐年产值3亿多元,年产量20万吨,年利税6000多万元。天府可乐随处可见,占据了当时中国可乐市场份额的75%,天府可乐集团也是重庆数一数二的集团。而当时百事可乐在重庆一瓶都没有,连摆个展台都是到外地借用的产品。
这12年,合资公司累计最高亏损达7000万元,中方公司未分得一分利润。到2005年,天府可乐集团连续八年被评为重庆市特困企业,债务高达1.4亿元。2006年,百事可乐提出收购中方公司股份,天府可乐集团由于债务沉重、发展无望,迫于无奈出售了全部股份。至此,百事控股94.4%,只有5.6%的股份为天府可乐集团上级控股公司所有。
天府可乐欲“索回” 百事表态不回应
针对百事可乐长期未生产天府可乐品牌,出于维护民族品牌以及解决企业现实压力的考虑,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公司近日着手向百事“索回”品牌。
钱黄介绍,公司合资前有1000多名员工,其中430名骨干到了合资公司,其余600人拿基本工资,并说好等合资公司赢利后解决其待遇和社保问题。由于合资公司常年亏损以及合作的结束,目前公司剩下的400多名职工长期依靠上级部门救助艰难度日,2006年人均月工资100多元,现在也只增加到300多元,职工生活困难,长期上访,企业压力很大。2006年股份全部转让后,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稳定和解决矛盾。
“品牌是我们惟一的生存条件,我们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压力,也为了维护民族品牌,经过研究后决定索回天府可乐这个品牌。我们认为当时的合同具有欺诈行为,而且百事也未履行当时的合同约定和承诺。虽然这是我们的家丑,但我们要外扬,因为我们想重振天府可乐这个品牌,也为后来者提供警戒的教训。”钱黄说。他告诉记者,目前正在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证据,也在试图与百事可乐商议索回事宜,但还未联系上。
已经70多岁的李培全近来辗转奔波于北京、成都各地,为天府可乐寻找“重生”的机会。他说:“本来心都死了,现在好像又有激情了,看到我们当年辛苦打拼的品牌就这么没了,不甘心。∥揖醯锰旄放频氖谐∪峡啥然乖,前几年有好几家大企业希望购买这个品牌,现在仍有不少企业很感兴趣!崩钆嗳嫠呒钦,两年前出售股份时是索回品牌的最佳时机,但当时有关部门根本没这个意识,提都没提。
记者致电百事可乐重庆公司,有关人员称不清楚情况。记者随后又与百事可乐集团中国公关总监李女士取得联系,她说:“我们没有接到对方的任何联系信息,也不会对谣言和猜测进行任何的评论!
图片报道 | 更多>> |
|
- [个唱]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
- [情感]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
- [电影]《非诚勿扰》片花
- [国际]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
- [娱乐]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
- [星光]小S台北性感代言
- [八卦]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
- [科教]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