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周前,笔者曾经在文章中提到,财政部提高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 (从11%提高到13%),同时取消了个别锌产品的出口退税,可能预示着调控进入新的阶段,为了落实“保增长”的政策,局部政策可能出现松动直到全面放开。从政策预期看,首先可能是信贷政策松绑;其次就是财政政策走到前台;最后的办法就是利率,如果CPI也降低到一定范围,降息甚至汇率政策的改变都有可能出台。上周末,笔者参加了一个研讨会,其间一些专家的观点很有启发,与大家分享。
首先,本轮通货膨胀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理通货膨胀的难度比前几次大。最近30年,历史上出现了3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(包括本次):第一次是1988年到1989年,第二次是1993年到1994年,从2007年开始的这次是第三次。
从形成原因看,第一次主要是由于生活资料供不应求导致的,第二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供不应求,而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源价格上涨导致的。从治理办法看,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对比较容易,只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供给就能解决问题;而本次则不同,无论是原油、有色金色等资源品,还是土地等生产资料,都难以通过简单的增加投资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简单办法是减少需求,通过需求降低来实现资源品价格降低;复杂的办法是需要通过技术革新,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,即采取低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,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。正是由于治理本轮通货膨胀的难度比前两次要大,简单地增加货币供给可能效果适得其反,因此,难以出现实质性的调控政策松动。
其次,PPI向CPI转移难以避免。最近几个月,CPI开始下降,而PPI继续保持升势,有一种观点认为,PPI可能不会向CPI转移。实际上,如果PPI不能向CPI转移,那么制造业将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,部分行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,部分企业会倒闭,供给减少将导致供不应求,从而出现产品价格上涨,向下游传导。因此,无论采取主动还是被动的方式,PPI向CPI传导是必然的。由于国内能源价格扭曲,电力和成品油的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,未来一段时间内,PPI将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,预计3-6个月以后,CPI将承受到来自PPI上涨的压力。从防止更严重通货膨胀的角度看,大规模放开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。
宏观调控问题虽然不是本次调整的核心问题,但如果调控政策出现松动,将可能改变市场对业绩的预期,但从目前的形势看,出现实质性松动的可能并不大,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。(陶正斌)
图片报道 | 更多>> |
|
- [个唱]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
- [情感]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
- [电影]《非诚勿扰》片花
- [国际]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
- [娱乐]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
- [星光]小S台北性感代言
- [八卦]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
- [科教]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