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棋已经成为很多老北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大街小巷上的象棋摊也算是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它的独特魅力不但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,而且凭借其独特历史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收藏价值,成为中国国内拍卖场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。
象棋之初仅六子
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,古称“象戏”,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棋类活动。它的起源至今仍是众说纷纭。在战国时期,就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,不过当时象棋只是少数贵族的专利。
早期的象棋,一套棋具由棋、箸、局三种器具组成。棋共六子,分别为:枭、卢、雉、犊和两枚塞。箸,相当于骰子,在棋之前先要投箸。局,是一种方形的棋盘。比赛时,“投六箸,行六棋”,斗巧斗智,相互进攻逼迫,而置对方于死地。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,后来又出现一种叫“塞”的棋戏,只行棋不投箸,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。
唐宋两代定格局
象棋在出现之后经历了多次变革,并且和军事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春秋战国时期的象棋之所以是六个子,据考证是和当时的兵制有关。春秋战国时的兵制,以五人为伍,设伍长一人,共六人,所以两方行棋,每方六子。到了唐朝,军事上普遍使用火器,于是在象棋棋子中出现了“炮”。不过,对于当时的象棋棋盘上到底有没有“楚河汉界”至今仍无法定论,不过可以肯定当时的棋子并不像如今一样置于线上而是放在格子内。如今日本将棋的棋盘形式就和唐代时候的象棋相似。诗人白居易就有“何处春深好,春到博弈家。一先争破眼,六聚斗成花。鼓应投壶子,兵冲象戏车。弹棋局上事,最妙是长斜”的诗句,描写出繁华长安市民的世俗游乐画卷?杉笃逶谔拼丫晌笾诹餍械挠槔窒钅,不再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利。
其后又经过近百年的实践,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:“车无轮,马无鞍,相无权,炮无烟,二人走红占先。”32枚棋子各司其职,棋盘上也正式出现了“楚河汉界”、“将”在九宫格之中等等。南宋时期,象棋家喻户晓,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。李清照、刘克庄等文学家,洪遵、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。宫廷设的“棋待诏”中,象棋手占一半以上。民间有称为“棋师”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。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《棋经论》、叶茂卿的《象棋神机集》、陈元靓的《事林广记》等多种象棋著述。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,棋具制作进入新的阶段,凡是可以制作棋具的材料在现存实物中均有遗存,种类繁多,美不胜收。
明清象棋高价藏
从目前的市场来看,明清的象棋无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品种。这主要是与当时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有关。购买古董象棋要谨记一看质地,二看年代,三看工艺的原则。比如同样是木质象棋,用料精致、木质细密的绿檀木、金丝楠木象棋为尊,市场价格多在8万元以上,紫檀次之,而其他木质如红檀、红木等市场价格多在5000元到6万元之间。另外,缺少棋子的非成套象棋价格会大幅度缩水,有的可能会缩水多达5成以上。
如今由于珠宝价格大幅度攀升,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珠宝玉石制作的象棋也一定会价格飞升。但从如今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,其实不然,象棋因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,使得古色古香往往比珠光宝气更重要。在连续几届的拍卖会上玛瑙象棋都铩羽而归,而玉石类象棋只有上等墨玉与岫玉制作的值得长期收藏。白玉象棋固然珍贵,但目前市场存量极少使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。
工艺精湛也是衡量象棋价值的标准之一,高档的象棋必然做工细致、抛光平整、表面光滑匀称,清代制作的棋盘上也常见精致雕花,但值得注意的是,高档棋子表面一般不会过多的雕刻。但如果遇到了有雕花的珍品象棋,藏家定会争相购买。
去年在北京诚轩的春拍中,一副象牙茜色填金浅刻福寿纹象棋,估价20万至30万元、象牙制棋由来已久,所见多为平素,三面皆有工艺者极为少见。此副象棋材质厚实,包浆温润,通体茜绿色,正面刻填红黑二色楷书,字体端正,笔力雄健。侧面填金浅刻缠枝莲纹装饰,线条流畅。棋背刻双蝠拱团寿纹,寓意福寿双至。通体纹饰繁复,图案具有强烈吉祥意义,为典型乾隆朝工艺风格,极为珍贵。最终这副象牙茜色填金浅刻福寿纹象棋以高达77万元的价格成交。(王璀一)
图片报道 | 更多>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