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运会上,中国队摘金夺银,极大地鼓舞了民心,也调动起了群众锻炼身体的积极性。近日,记者走访了哈市的大小体育场馆、广场公园以及运动服饰专卖店后发现,健身的群众多了起来,运动服饰也开始热销。
广场人满为患
23日早6时,记者来到了江畔公园,在早市人群的缝隙中,有不少晨练的人穿插其中。十几位老人在晨风中舞剑,老人们静气凝神,宝剑在晨光中时快时慢,不时地发出耀眼的光芒。老人们说,他们坚持舞剑已经5年多了,他们每天早晨都坚持来到这里的原因是,一则因为没有别的场地可选,二来是因为江边空气好。
25日17时,记者来到了道外区南十四道街的清真广场。广场上人头攒动,很是拥挤,像一个热闹的集市。练合唱的、练轮滑的、跳交谊舞的、踢毽子的,还有一些摆摊做小生意的。
在广场的一角,七八个人围成一圈踢毽子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。夜色中,毽子上下翻飞,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。几个人兴致很高,动作也很漂亮,其中的两个小伙子还不时地踢出几个高难度动作,引来一阵叫好声。
在广场上,有一支轮滑队伍在人缝中穿插训练,一位教练带领着将近二十位学员在认真练轮滑,学员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。
记者还对道外区的常青广场、靖宇公园,道里区的斯大林公园等场所进行了走访,每天来这些场所健身的人都很多,除了常见的太极拳、太极剑、跳舞等项目外,像羽毛球、排球等竞技体育项目也比较常见。采访中,在问到“为何到广场练球”时,很多人都无奈地反问:“不到这里来练,去哪练啊?”
“目前道外区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区属体育场馆,体育场馆太少,是群众选择到广场健身的主要原因。群众有呼声,可是我们也没有条件建设!钡劳馇奶寰值囊晃还ぷ魅嗽北硎尽
同样,道里区的红星体育场变成了红星广场,唯一可以进行竞技类体育活动的场所就是设在九站公园内的7个乒乓球台。道里区文体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,奥运会召开以后,市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,他们还开展了“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”活动,可惜的是,受场地限制,他们只能进行健身操、柔力球等适合广场练习的项目。
哈市体育场馆热起来
20日中午,记者来到了坐落在道外八区的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。该馆有两个篮球馆,一个因为是比赛用馆没有对外开放,另一个对外开放,可能是因为工作日的原因,也没有人打球。而在该馆的羽毛球馆、乒乓球馆几乎都是人满为患。18个羽毛球场地、26个乒乓球场地上,仅有一两个球台前没有人练球。据该馆办公室李副主任介绍,北京奥运会开幕以后,前来健身的人要比平时多,尤其是到了周末休息日,人爆满,锻炼需要提前预订,拿着球拍等球台的现象很常见。
与体育馆内人满为患的现象相反的是,同在一个院落内的哈尔滨市人民体育场内可谓是门庭冷落。该体育场有两块场地,老场地已经破败不堪。
在一处看台台阶处,下面一阶已经塌陷,与上面的台阶形成很大的缝隙,缝隙内黑洞洞,深不可测。这样的看台很危险,可能随时有塌落的可能。因此有人在看台上写下了“看台危险请勿上”的警示标语。场地还成了练车场,不时有人开车进来练习。体育场内只有几位老人在健身,也无非就是走走步,活动活动筋骨。
而新场地为塑胶跑道,场地内空无一人。绕着铁栅栏走了一周后发现,一把大铁锁锁住了大门。在这块场地旁边,有一个篮球场地,门口两个收费的人正在下象棋,看见有人来头也不抬:“5块钱随便玩,愿意玩到啥时候就玩到啥时候。”这块场地内有4对篮球架,却只有两伙共5个人在玩球。
28日早,记者再次来到哈尔滨市人民体育场。新的塑胶跑道场地内有不少人在训练,但看起来应该是有组织的运动员训练。
会展中心体育馆人也不少
21日14时,记者又来到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。体育馆外面,停满了小汽车。该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来这里健身的,多数都是有车一族,相对于其他体育场馆,这个场馆还是有些远离居民区。
在该馆的乒乓球馆,21张球台一字排开,仅有4张球台前没有打球人。6岁的杨奇睿正在练习接球,别看他个子不高,可是打球已经打了两年了。教练袭泽阳不厌其烦地为他纠正错误。场地内,像杨奇睿一般大小的孩子不在少数。一位孩子的家长表示,送孩子来练球,主要是想让孩子有个特长,如果将来打出名堂来,孩子可能在这方面也会有所成就,那就更好了。如果“打不出来”,也无所谓,就当锻炼身体了。
在该馆的羽毛球场地,8个场地只有两个没有人。球拍击球的“砰砰”声此起彼伏。据该馆场地管理员赵海涛介绍,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平时的客流量可以达到接待能力的70~80%,节假日就会爆满。尤其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,绝大多数都是长期预订了。
区级体育馆:客流量也明显上涨
“奥运期间,我们的客流量明显上升,比原来提高大约50%左右。去年我们一个月的客流量大约在10000人次,现在上升到15000人次。”南岗区业余体校副校长郑元雄还肩负着管理南岗区体育馆的责任,他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。据他介绍,南岗区体育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,有篮球场地一块、羽毛球场地4块、乒乓球场地11块,还有一个游泳馆。平时用来训练业余体校的运动员,只有在周六周日对外开放。
而市区内另一家区级体育馆——香坊体育馆因为规模不是很大,客流量也不是很大。据介绍,该馆只有一个场馆,可以开展羽毛球、篮球、排球训练。平时每天大约有20~30名客人,只有到了周末人流才会明显上升。
运动服装俏销
“没想到,农民也会来买运动服。”在体育用品一条街——大成街上,某品牌专卖店的一名服务员说。这名服务员说,她在这家专卖店干了快3年了,以前买运动服的大多是大学生和市民,可是前几天她第一次把一套运动服卖给了一位农民!八邓墙记呐┟,那天是进城办事,顺道来买的运动服。他说他们村里今年开辟了一块广场,上面有各种体育设施。每天傍晚,村民都会去广场玩一会。村民们商量成立一个篮球队,大家都各自买了运动服,所以他也进城买了一套。”
据这名服务员说,奥运会临近后,来店里买运动服的人数明显上升,以前每天经她手卖出的服装大约4件套,现在能卖6件套左右,她自己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了。
在记者采访的大约40分钟时间里,这家专卖店就卖出2套运动服,1个运动背包和一双运动鞋。
在另一家专卖店里,门口处因为摆放着打折商品而被选购者堵得行人难以通行。
在记者走访的四家专卖店里,都反映奥运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,每天的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。
市民呼吁:还场地于民
采访前,记者曾在网上搜索哈尔滨的体育场馆,显示哈尔滨有各类体育场馆很多,可是在采访中发现,有些场馆已经不见了,或是不能用了,也有的是被高楼大厦所取代。比如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老场地已经不能使用,哈尔滨市工人体育场已经变身高档楼盘,道里区的红星体育场已经变成广场等等。
因为缺少场馆锻炼,有些市民选择了“自力更生”。29日早6时30分,记者在河柏小区旁边的江堤绿地上看到一块“运动场”已经建成,15个单双杠等自己焊接的器械立在地上,二十几名体育运动爱好者正在做着高难的大回环。这其中,有七八十岁的老人,46岁的王军已经是这里的“小孩”了。据介绍,这块运动场是市民李连增在2004年建成的,他出钱大家出力,自己找来材料自己焊接。场地建成后,受到了大家的欢迎,每天有50余名爱好者来这里锻炼,最远的家住新阳路附近。
体育场馆少了,市民健身的地方也少了,因此市民呼吁:还场地于民。
在道外区南十四道街清真广场采访时,一市民对记者说,广场邻近主干街道,绿化也不多,空气质量肯定不适合健身。在这里锻炼一晚上回到家洗脸,水都是黑的,灰大。但是,不来这里健身,还能去哪里?政府应该在居民聚集区建一些体育场馆,这样才能方便市民锻炼。
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广场,有一对家长正带孩子练轮滑!拔壹易≡谔角鸥浇蛭约杭矣谐,我才能带孩子来这里锻炼。如果是没车的家庭,想来这里锻炼可能要困难一些。政府筹建一些大型体育场馆用于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没问题,但同时也应该在居民聚集区筹建一些小型的体育场馆,便于市民锻炼,这样的话,对于全民健身会很有好处!焙⒆拥母盖仔熘窘ㄒ樗。
图片报道 | 更多>> |
|
- [个唱]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
- [情感]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
- [电影]《非诚勿扰》片花
- [国际]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
- [娱乐]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
- [星光]小S台北性感代言
- [八卦]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
- [科教]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